總得票
信陵鎮地處巴東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縣黨政軍機關駐地,是恩施自治州唯一的港口鎮,臨江而治,銜巴山、吞長江,東與宜昌秭歸一衣帶水,西與重慶巫山一脈相連,扼渝鄂兩省,領恩施門庭,距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壩址僅63公里,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信陵鎮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歷為交通樞紐、兵家要沖和商貿重城,獨具城市綜合功能與資源最佳配置特色。全鎮國土面積87.2平方公里,轄19個村(居)委會,2004年末總人口為46581人,其中土家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5%。
2004年,信陵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505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1100萬元);全鎮著力打造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做大做強民營企業,全面實現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始終呈現出了生機勃勃地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全鎮民營經濟發展累計完成3600戶,從業人員達18000人,產值營業額達到5.5億元,實現稅金3000余萬元,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鎮1997年實現了整體脫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逐步發展,投資環境日益改善,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社會穩定、生產生活條件有顯著提高,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排頭兵?!?p>信陵鎮屬三峽庫區移民重點鎮,直接淹沒需搬遷的有8個村,行政企事業單位210多家,淹沒區內人口23000人,同時也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恩施地區的黃金口岸和橋頭堡,三萬線(三峽至萬線)改造、西氣東輸、宜萬(宜昌至萬縣)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補給站。信陵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三峽工程建設帶來的千載難逢機遇,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用好“三峽牌”、“工程牌”、“富硒牌”、“綠色牌”,大力招商引資,實施大開發,共建大市場。明確了“開放強鎮、科技立鎮、民營富鎮、農業穩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立足開放開發、移民建鎮、科技創新、精品名牌、生態農業、跟蹤服務六大戰略重點。全面調整經濟結構,著力開發規模型、生態型、立體型、效益型農業。通過以資源求市場,以“所在”促發展,全方位招商引資,創建集港口貿易、民族風情、窗口行業、生態旅游于一體的三峽明星鎮。.
2018年12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信陵鎮為2018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2014年7月,信陵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