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嘉鎮位于我旗南部,總人口5093人,其中蒙古族1661人,總面積2913平方公里,農業播種面積70896畝,牲畜總頭數17萬頭(只)。其中山羊7.5萬只,駱駝1437峰。鎮轄2個居委會,16個嘎查,即:烏蘭呼都個、巴彥西拉格、豪依爾弧度個、八興圖、阿歌壇烏素、查汗艾姆、烏霍托勒、阿敦高勒、查函告勒、他日阿圖、阿騰高勒、廂和土、科森、呼布其、烏蘭恩格、賽漢烏拉。鎮區交通、通訊便利。
全旗最大的農業綜合開發區位于嘉鎮中心地帶,農牧業發展迅速,財政收入208萬元,2001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將重點發展農業養殖業,大搞舍飼育肥,種植梭梭和麻黃、大葉苜蓿,工業以無煙煤開采為主。.
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地處阿左旗嘉爾嘎勒賽漢鎮境內,是阿盟實施“轉移發展”戰略的移民安置基地,也是全盟實施扶貧攻堅計劃的前沿陣地,其前身為阿拉善盟孿井灘農業綜合開發區,2002年1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確定為自治區級開發區,2004年11月更名為現用名稱。示范區與嘉爾嘎勒賽漢鎮合署辦公,一套人員,兩塊牌子。嘉鎮總面積7203km2,草場總面積6875km2,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148km2,占草場總面積的45.7%。轄20個嘎查(農業嘎查8個,牧業嘎查12個),人口1.1萬多人。全鎮共有基層黨組織29個,其中嘎查黨支部20個,機關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381人,其中農牧民黨員259人,嘎查黨支部中達到“五個好”目標的黨支部13個。
示范區規劃面積24.6萬畝,設計灌溉面積17.2萬畝,是國家擬建的大柳樹灌區的組成部分,工程于1991年9月15日破土動工,1993年11月3日泵站、干渠、輸變電等水電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并一次通電試水成功。揚水工程從寧夏中衛縣北干渠引水,經四級泵站揚水到灌區,輸水干渠全長43.51公里,總揚程238米,有效揚程208米,設計提水流量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立方米/秒,設計年提水總量7761.6萬立方米?,F已開發土地11.3萬畝,其中耕地10萬畝,林地1.3萬畝。自1994年以來,先后搬遷阿左、阿右兩旗30個蘇木(鎮)80多個嘎查的貧困牧民1588戶5456人,安排困難企業、國營農牧林場站下崗職工近1000人,目前灌區人口7000多人。
“十五”期間,我們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富民為第一目標,切實加大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推進“三化”進程,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2005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創歷史之最,工農牧業總產值達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748.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嘉鎮為3398元,分別低于盟、旗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99元和134元,其中搬遷牧民人均純收入2701元;原超蘇木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852元。
可以說,孿井灘示范區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實現了農業從小到大、城鎮從無到有、農牧區經濟從弱到強、農牧民從貧窮到溫飽的轉變,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具備了快速發展的諸多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示范區毗鄰寧夏中衛、中寧、青銅峽,處于寧蒙經濟結合部,北距盟府巴彥浩特106公里,東距寧夏青銅峽市60公里,南距寧夏中衛市55公里;距銀川河東機場150公里,距離109國道和包蘭鐵路中衛火車站5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二是水資源優勢。黃委會給孿井灘灌區批準的年用水指標是5000萬方,灌區用水最多年份僅為4000萬方,尚有1000多萬方的余額用于水權置換,可逐步加大農田節水改造,降低農業用水成本。三是自然優勢。示范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目前尚有可開發土地3萬多畝;風能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風電的區域近300km2,適合建設大型風電場;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發展大宗農作物種植、大棚蔬菜產業和農區養殖業。四是基礎設施優勢。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基礎條件明顯加強,小城鎮功能日趨完善。4條出省通道全部建成黑色路面,已建成4個110KV變電站,電力充足。已建立1處農貿綜合市場,有200多個工商網點,集貿市場和物流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同時孿井灘還存在不少困難:一是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輸水渠道設計先天不足,且嚴重老化,2000多公里農渠未進行改造,田間道路質量低下,農產品拉運困難,防護林體系建設不健全,大部分農戶只通了照明電未通動力電,不能滿足正常生產需求。二是長期以來的高水價運行,使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民收入甚微。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種植結構單一。孿井灘屬于盟、旗農牧業重點地區,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二、三產業比例極小,農牧民收入渠道單一,而且農業種植多以玉米、西瓜、葵花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經濟效益差,而且受市場價格波動大,增產不增收現象屢有發生。四是貧困面大。示范區承擔了全盟30多個蘇木鎮80余個嘎查貧困農牧民的扶貧任務。這部分農牧民基礎差、底子薄,殘疾和老齡占到一定比例,全鎮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和殘疾人口達883人(其中殘疾人180人),這些農牧民基本喪失勞動力,生活極度困難。同時全鎮現有低保戶240戶583人,生活水平低下。五是工業經濟極度薄弱,財政實力難以增強。目前納稅大戶只有新井煤礦,而且只是以原料出售為主。六是農牧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尚未形成,中介組織也只有剛剛組建的西瓜協會、用水協會,產業化發展步履艱難。
二、今后的發展思路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孿井灘示范區和嘉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盟委(擴大)會議和全旗“五合一”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城鄉一體化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樹立以農牧民為本、為農牧民服務的思想,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富裕農牧民為目標,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增加科技含量為動力,突出提升農業、引進企業、拓展城鎮、做大物流四個重點,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生態環境和水電路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搞好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民政、扶貧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孿井灘和嘉鎮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6年的預期目標是:固定資產投資6000萬元,同比增長20%;工農牧業總產值2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收入770萬元,同比增長5.9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05元,同比增長12%。到2010年,力爭在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為全旗全盟作出示范。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我們今年將抓住“四個重點”,做好“六項工作”。
——今后發展的四個“重點”是:
提升農業:堅持以產業化經營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指導,大力振興和發展農區養殖業,走種養結合的路子;著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加快培育“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基地;強化土地保護與管理,規范耕地和草牧場使用權流轉;繼續實施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生態效益林補償等工程,加快牧民轉移、轉產、集中的步伐;加大農渠襯砌、田間路維護改造、三相電入戶和防護林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農牧業生產后勁;著力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引進企業:認真研討編制工業發展規劃,利用風能富集區的優勢,把引進風力發電企業做為發展工業的突破口,編制大型風電場規劃;緊緊盯住4個風電項目,即天凈、凱迪、國華和國電,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協助企業辦理有關手續,力爭項目早日落地;加強礦產資源勘探,規范管理,為下一步工礦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做好資源整合和原有煤礦技改工作,并力爭促使其提高效益;依托現有資源引進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農副產品加工及商貿企業,做好工業布局。
拓展城鎮: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拓寬城鎮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用于城鎮建設。加強鎮區建設用地、房地產管理,對鎮區繁華地段大宗土地進行地價評估,采取“招拍掛”方式,走經營城鎮的路子;加強鎮區景觀建設,加大綠化亮化力度,按照城鄉一體化目標,把嘉鎮建成干凈、整潔、充滿活力的新型農區城鎮,不斷加強城鎮的聚集功能和服務功能。
做大物流:充分利用便捷的交通地緣優勢,加大與周邊地區和內地的商貿往來;以孿井灘農貿市場和基層供銷社、西瓜協會為依托,進一步優化環境,規范管理,建立功能齊全、服務便捷、信息開放、分類管理的物流市場;進一步優化商貿企業發展環境,采取低稅、低費方式吸引更多客商加入到商貿流通活動中來,同時鼓勵當地農牧民進行二次轉產,充實到商貿流通及第三產業中來,加快孿井灘農畜產品的外輸,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同時我們將著力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民政、扶貧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強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要求,全面提升本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2014年7月,嘉爾嘎勒賽漢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