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2020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山東省農業產業強鎮名單,仁兆鎮榜上有名。
2020年3月,仁兆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4年7月,農業部認定仁兆鎮為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沽河蔬菜)。
平度市仁兆鎮位于膠東半島大沽河畔,平度市東南部,總面積119.15平方公里,轄91個行政村(居委會),2008年總人口70409人;耕地面積6996公頃,全鎮及周邊地區蔬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總產100多萬噸。主要生產大蒜、蒜苔、芋頭、大姜、圓蔥、辣椒、胡蘿卜、大白菜等,是青島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青島市蔬菜總產第一鎮,青島市優質蔬菜生產基地,青島蔬菜之鄉,沽河牌蔬菜獲青島市著名商標。
仁兆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處于青島、平度、萊西、即墨、膠州、高密半小時經濟圈和煙臺、濰坊、威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巴?、“青銀”高速在鎮內交匯,并設有出入口,到流亭機場、前灣港僅需半小時。
仁兆鎮依托優越的投資環境和服務,吸引了大批企業來發展創業:目前,投資3.5億元人民幣建成的青島裕龍工業園已投產,韓國、日本、臺灣等80多家內外資企業落戶仁兆。另:由青島利客來商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占地4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重點項目落戶仁兆鎮。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仁兆鎮集購物、酒店、休閑、商務于一體的商貿流通中心,從整體上推進仁兆商業體系的建設,優化農民的生活環境,拉動二、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仁兆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小城鎮建設再添新亮點。
仁兆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大鎮,單是蔬菜種植面積就達11萬畝,年總產36萬噸。2008年,借建設“青島市百萬畝優質蔬菜示范區”之機,打造10萬畝優質蔬菜示范區,在全鎮范圍內大力推廣設施栽培,促民增收。2008年,發展冬暖式大棚178個、大拱棚156個,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完成了從粗放式大田生產到大棚蔬菜種植業的轉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養殖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規模以上養殖戶235戶,大牲畜存欄2480頭,豬存欄22841萬頭,家禽存欄258488萬只,打破蔬菜產業結構單一瓶頸,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
仁兆鎮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積極搞好民生工程建設。投資790多萬元完成了對于高村、冷家莊、西仁兆、東仁兆等村莊的“五化”。其中硬化街道48條,共計136000平方米,植樹5800棵,新安裝240盞路燈,建設40個垃圾池,添置260個垃圾筒,粉刷墻壁20萬平方米;水泥路、自來水實現村村通、戶戶通。2009年,新投資400萬元,開展駐地中心街路面整治,對58360平方米路面進行重新硬化,其中路邊鋪設彩磚22000平方米;加強鎮駐地綠化管理,將中心街的綠化樹木進行更新改造,實現提檔升級,預計完成栽植各類樹木800余株;加強主干街道路燈管護,確保亮燈率達到100%。與此同時,沼氣新能源建設同步進行,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投資30萬元對衛生院進行了改造,同時加大了對人才培訓的力度和醫療設備的完善,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年內,全鎮有60461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減免參合農民門診和住院患者11386人次,補償資金30萬元。投資180萬元,建起了占地6670平方米、設床位110個的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42人,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鎮各級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仁兆鎮發展成效顯著。2003、2004、2005連續三年在平度市“三個文明建設”綜合考核中榮獲第一名的佳績,2004年獨獲全市經濟工作突出貢獻一等獎,2005年被青島市評為農民人均純收入十強鎮。近年來先后榮獲青島市“一鎮一業”示范鎮、青島市第二次農業普查先進集體、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工作先進鄉鎮(辦事處)、平度市黨管武裝工作先進單位、平度市2008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城鄉環境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總得票
世界最宜居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09-30世界移民最多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2022-09-30中國最高老人空巢率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09-29呼和浩特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13亞洲發達國家排行榜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