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寶山鎮位于宣威市東北部,東沿清水河與貴州省水城縣分界,南與田壩鎮隔革香河相望,西與格宜鎮相連,北與文興鄉、普立鄉接壤,國土面積230.8平方千米。轄寶山、海西、被古、廠房、塘子、戛立、得馬田、虎場、包村、安益、樂紅、白戛、太和、德積、摩布、摩戛16個行政村,其中被古、塘子屬民族村。鎮政府駐地距市區52千米。年末有人口24 056戶74 375人,其中男 38 436人、女 35 939人;農業人口72 461人、非農業人口1 914人;少數民族人口 4 372人,占總人口的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2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
全鎮有一條河流(革香河)和兩座水庫(陶家墳水庫和安益水庫)。屬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1℃,境內最高海拔2 716米,最低海拔1 460米,年降水量960毫米。境內2 000公頃草山得天獨厚,可開發大型專業化畜牧養殖和草原旅游。歷史悠久的寶山黃豆腐、豆腐干、“紫云寶”烏洋芋、干酸菜、穩自食品、火腿等農特產品遠近聞名。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經煤炭產業轉型升級保留煤礦企業8對,其中:單獨保留4對(虎場煤礦、松坡煤礦、寶達煤礦、寶山煤礦),轉型升級3對(普立煤礦、紅星煤礦整合,保安煤礦、包村煤礦整合,煤地沖煤礦、三家村煤礦、茶園煤礦整合),限期關閉1對(復興煤礦限期2015年10底前關閉),非煤礦山企業30余家。有兩個農貿市場:寶山集市和虎場集市,是宣威東北片區最大的農村集市貿易中心,同時也是宣威市三大重點集市之一。森林覆蓋率為39.8﹪。
2014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6.26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第一產業3.09億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1.44億元,同比下降16.3%;第三產業1.73億元,同比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47.2:27.3:25.5調整為49.3:23.1:27.6。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655萬元,同比下降46.2%。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支出6580萬元,同比增長1.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9億元,同比增長20.4%。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5億元,同比增長10.1%;貸款余額1.06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00萬元,同比增長1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0元,分別同比增長10.6%、8.9%。
全鎮耕地面積6 705.7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01公頃,糧食作物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水稻。播種面積9244公頃,其中玉米3 605公頃、馬鈴薯2 920公頃、水稻291公頃;糧食產量21 696萬千克,同比增長10%。年末肥豬出欄17.6萬頭,生豬存欄67 493頭;牛出欄1 100頭,存欄6 227頭;羊出欄7 240只,存欄11 260只,家禽出欄236 948羽,存欄173 232羽。禽蛋產量93.4萬千克。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4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 134人;完全小學17所,29個教學點,全日制教學班168個,在校學生6 021人;學前班20個,在校兒童683人,教職工465人,其中中學161人,中考上線人數472人,上線率67%,全鎮有圖書室17個,訂有雜志23種,藏書1 300余冊,卡拉OK廳3個,網吧2家。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40人,病床50張,衛生所16所,村醫5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4萬人、參合率95.2%。全鎮3.6萬人參加新型社會養老保險,收繳保費319.72萬元。2130名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交繳保費149萬元。按季足額發放2351戶低保對象低保金近610萬元,全年發放臨時救助金23萬元、寒衣1000套、救濟糧5250千克,救助困難群眾200余戶。發放五保戶供養和義務兵家屬優撫資金42萬元,大病救助資金180余萬元。通過“一折通”兌付惠農補貼11批次,兌付補貼資金近1240萬元,受益農戶15971戶65328人,戶均增加收益776元。發放高齡老人保健補助1007人54萬余元。
2021年3月,寶山鎮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寶山鎮特產與美食紫云寶土豆紫云寶土豆是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寶山鎮的特產。寶山紫云寶烏洋芋微量元素豐富,品質優良,維生素含量高,營養豐富,花青素含量高,養眼護眼。是最佳的特色食品,食味最好。“紫云寶”俗稱烏洋芋,它不但味道可口,而……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