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松口鎮榜上有名(金柚)。
2014年7月,松口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2月,松口鎮入選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2年5月,松口鎮入選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松口鎮地處梅縣東北部,在梅江下游,是個依山傍水的小盆地。自松口、松東、松南三鎮合并后,成為梅縣第一大鎮。全鎮共有41個村委會和5個居委會,總人口6.9萬多人,面積328.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梅坎鐵路、省道S223線、S332線及梅縣白渡至大埔三河壩國防公路貫穿該鎮,是周邊鄉鎮商貿的重要集散地。松口鎮曾是廣東內河港第二大港口,經千年孕育,具有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松口鎮圍繞“建設新區,整治老區,塑造松口新形象”的目標要求,加快發展步伐,規劃將鎮政府、松口人民醫院、公安、法庭、地稅、國土、交管等部門新建于寺坑新開發區,并加大老區整治力度,著手整治中山路、老愛群樓和法政路等,城鎮化建設已初具雛形。松口鎮積極優化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筑巢引鳳,以情招商,吸引一大批企業家投資置業,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效,成功引進了八家企業:有梅縣威彪織帶廠、梅州市-南藥種植有限公司、深圳天地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喜多多超市聯鎖有限公司、梅縣松東兆鑫綜合精選廠、香港豐盈電子廠、深圳市萃彩田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等等,投資總額1.76億元,目前已建成投產3家,在建4家,意向一家,企業全部投產后可為全鎮提供2600多就業機會。千年古鎮松口人文資源豐富,有“百姓雜居”的現象和“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說。有甘露亭、五顯宮、王明宮等15個古老宮廟;有建造400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有明末遺留下來72個天井、200多間房子的“世德堂”圍龍屋;有歷經300多年3個人都抱不攏現在還枝繁葉茂的“五月紅”荔枝樹等等。特別是有孫中山下榻過的“愛春樓”,孫中山作過演講的松口中學,建造了70多年的中山公園等天然風景區和文物古跡。松口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松口人崇尚教育,歷代人才輩出,是個名符其實的人文秀區。明清兩代就出了4位翰林、9位進士、27位舉人。如明末在皇宮任侍讀學士的李二何、清代經史學字的吳蘭修、《光緒嘉應州志》總篡溫仲;現代革命詩人的溫流、革命賢達謝逸橋、梁密庵、謝良牧等;近百年間英才輩出,遍布海內外,如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裕華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國春,全國政協委員、絲寶集團董事長梁亮勝等。松口新民小學、松口中學先后被授予省一級學校,在全省的鄉鎮中也是不多見的。松口民俗風情更具客家味。當地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
南壽峰健康產業園
國家3A級旅游景區,位于梅縣區松口鎮。以建設“客家藥王養生谷,國家級養老勝地”為目標,打造一個獨具客家特色、中醫藥養生、養生養老功能齊全的文化旅游與養生健康產業園區。
梅縣松口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位于梅縣松口鎮中心地,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8年親臨松口同盟會組織的革命業績,鄉賢丘哲、張作新等以松口教育會名義,發動華僑和本地鄉賢熱心人士,于1933年在牛角塘和曬布崗一帶興建中山
喆廬(丘哲故居)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皢磸]”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丘哲曾
松口圖書館舊址
松口圖書館舊址,位于梅縣區松口鎮公園路。1908年,同盟會成員丘哲、謝良牧、梁鳴九等人在松口組織公裕源商號(公裕源米店),成為同盟會成員進行革命聯絡的秘密基地,后改為松口書報社,此為松口圖書
松江大酒店舊址
松江大酒店舊址,位于梅縣區松口鎮繁榮居委。有著80多年歷史的松江大酒店由松口大黃村的廖子君先生于民國21年建成,為中西合璧式的5層建筑,得天時地利之便,當年曾經是閩粵贛最有名的酒店之一。無數
鄧太乙墓
鄧太乙墓位于梅縣區松口鎮,年代為元,屬于古墓葬。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鄧太乙墓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松口鎮名人
李士淳
(1585—1665)李士淳,號二何,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生于梅縣松口洋坑祥安圍。自幼聰穎過人,十二、三歲能下筆千言,為時人所稱羨。十九歲考中秀才,明萬歷三十七年己酉(1608年)中解元。時朝政
溫仲和
(1848—1904)溫仲和,字慕柳,號柳介。是晚清學者、嶺東名宿、《光緒嘉應州志》總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溫仲和生于梅縣松口大塘村。少年就讀于私塾,十七歲入嘉應州學,與黃遵憲同窗。清光緒
李光彥
李光彥,字子迪,梅縣松口人。自幼聰穎好學,出口成章,下筆能文,清道光一年(1821年)恩科舉人,考取教習。留京期間,擬任知縣。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參加會試,得中進士,官庶常散館,授翰林院
吳蘭修
吳蘭修,原名詩捷,字石華,梅縣松口到車村人。吳蘭修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舉后,曾任廣東信宜訓導,監課粵秀書院。阮元任兩廣總督時,將廣州粵秀山越臺故址改建學海堂、聘請博通經史的吳蘭修為第一任學長
丘玖華
丘玖華,字石卿,松口溪南馬坊坪人。出自書香之家,父為樂昌教諭,學識淵博,尤精于易經。從其受經者每年達百余人,聲譽日隆。玖華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熟悉掌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謝逸橋
謝逸橋(1874~1926),原名錫元;謝良牧(1884~1931),原名鈞元,字叔野,廣東嘉應州(今梅縣)人。他們是同胞兄弟,謝逸橋居長,謝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謝蓋卿和伯父謝夢池(原名春生)都是馬來亞
李桐生
李桐生,松口人,馬來西亞雪蘭莪嘉應會館創辦人之一。生性聰敏,好讀書,秉性慈和,侍親至孝,當為鄉里賢達所稱許,卒以貧故,不克竟其所學,而引為終生抱憾之事!他雖幼年失學,然少懷大志,眼光遠大,認為僻處鄉里
總得票
大連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12世界上十大經濟強國排行榜
2022-08-18楚雄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1-02亞洲15個旅游國家排名表
2023-03-15世界上最危險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2022-09-19